为什么管理培训会成为鸡肋?
English
开疆洞察
为什么管理培训会成为鸡肋?
2024-04-30 作者:黄柏文




管理培训常因实效性不足而陷入尴尬境地,本文将从“内圣外王”的视角探讨其根源,并提出一种内外兼修的培训新范式,以求解决之道。

- 全文共计2104字,预计阅读4分钟 -


一、实效性差使管理培训成为鸡肋


“食之有味,弃之可惜”是对管理培训最生动的写照。

“食之有味”,是因为管理者极端重要,一旦能对管理者能力做出有效的调适和升级,将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弃之可惜”,是因为无论单点培训、项目制培训还是系统的MBA学习,大多数时候都不能立刻看到管理者的变化,带不来企业急需的价值。

面对这一现实,人力资源从业者特别是一些自诩为专家的也提出了辩解。

比如,培训不应与业绩挂钩,影响业绩的因素太多了,怎么能期望单靠培训就促进业绩呢,不公平。

再比如,人的成长是个长期过程,怎么能指望一次培训就看到成果呢,没耐心、不专业。

我们不讨论这些辩解有没有道理,但企业的行为却是诚实的。

最常见的就是企业削减管理培训的预算,同时增加一线人员的培训预算。潜台词是:一线培训总是能见到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的成效的;管理培训很重要,但既然不能立刻产生效果,那就慢慢来吧。前两年字节跳动砍掉人才发展部门,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所以,你的辩解都对。但既然对企业不能立刻产生价值,那么我就放弃通过管理培训创造价值的幻想吧。

人、财、信息、时间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的地位本应是极高的。但显然在上述逻辑圈内的自我安慰,只会使人力资源自贬其应有价值和地位。人力资源到了突破思想禁锢,重新思考和构建管理培训的时候了!


二、为什么管理培训的实效性差——没有内圣,何以外王?


要解决管理培训实效性差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回到人成长的本质规律再思考。

人成长的本质规律是什么?两千年前庄子就提出了“内圣外王”的概念,随后为儒家发扬光大。大意是要想实现对外的展现和影响,就需要个人内在的修行。即一个人内在的修为、境界、品性、心智等,是其安身立命、成就事业的内在基础。它决定了管理者的领导力高度和领导风格,影响其决策的视野和判断的深度,左右其行为的方向和动机的高下。这与两千年后,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是相通的。

我们进一步把“内圣外王”世俗化。人的提升是由“心(态度)、脑(认知)、手(行动)”共同作用的。这就是人成长的规律。

那么,我们是按照规律做管理培训的吗?并不是。

我们虽然采取了很多方法,授课、沙盘、模拟、游戏化,还有行动学习。其中行动学习本是最可能提升有效性的,但也被我们异化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大多数企业其实只把重心放在了认知提升上,好一点的也只是兼顾了认知和行动,几乎没有在三个点上共同发力的。显然,我们违背了人发展的规律,怎么可能使管理培训有效呢?

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对于更技能化一点的,比如计划能力,我们可以教会管理者如何做计划(认知),但是我们无法控制其对计划的重视程度(态度),也就无法保证计划的质量(行动)。对于更形而上的,比如领导力,连像做计划这样的技能技巧都没有,培养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除了“内圣”,企业管理培训实践还存在其他问题。

我们整体总结为为管理培训的“五大障碍”:


三、怎么办?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以“内圣”为先、内外兼修的新范式。

开疆多年的实践证明,新范式下的管理培训可以在几个月内就带来管理者的明显提升,且对业绩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篇幅所限,在这里我们先提出新范式的设计要点,下一篇我将系统讲解落地方法。同时,开疆也推出了面向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公益性质的《著效®️管理者效能训练研修班》,系统教授新范式下的管理培训设计与实施方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咨询报名。


5月30日,2024年上海第三期“著效®管理者训练方法研修班”即将开班。


该项目将为企业HR负责人提供一套可达到柯氏三四级的管理者效能训练体系。


欢迎HR负责人与管理干部共同前来参与!


联系我们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