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力 | 后疫情时代「破局」圆桌会议精华
English
开疆洞察
复原力 | 后疫情时代「破局」圆桌会议精华
2022-06-16 作者:admin







疫情使众多企业突然暂停。时间流逝,企业面临的已不是开始时“小长假”般的乐观休整,而是必须严峻承受和战胜的一地鸡毛。

重启,打造高韧性企业核心能力,蓬勃斗志,披荆斩棘,才能使企业拥抱光明未来。

6月1日晚8点,4位来自企业的高管和专家在线上进行了直播,相信大家都从中得到了不少收获。错过直播的朋友也不必担心,我们今天为大家带来当晚分享内容的精彩节选,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

如果您想观看完整的分享内容,请关注“KEYSTONE开疆”视频号,进入主页即可观看全场回放。


分享嘉宾 -


赵岩

康迈中国区南京公司总经理

康迈是全球商用车轮端解决方案领跑者,产品遍及北美、澳洲、亚太地区……


杨军政

海科集团HRD、海科学院院长

海科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化工企业集团,入选达沃斯论坛“全球成长型公司”“中国企业500强”,年销售额超700亿元。


主持人 -


殷天然 Ph.D

资深变革管理与高管领导力发展教练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管理学博士

教育部创业导师专家库专家

任教于法国里昂商学院,清华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常任EMBA及DBA 论文导师

累计为超过50家财富500强及本土百强企业提供人才发展服务


精选内容 -


Q:

Dr. 殷天然:如果我们聚焦到一个词,“韧性”,赵总您和杨总前面也都分别提到了,尤其是在提到制造型的企业面临重大挑战时。

那么如果我们有幸成长为一个强韧性,或者说高韧性的企业,对企业本身而言,能够解决和应对哪些问题呢?


A:

赵岩:我觉得三个方面吧。因为制造业首先是以运营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从韧性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如果要想实现公司的发战略,我们还是要从运营角度来多做考虑,不断地打造一个运营的韧性。其中要包括产品、工艺、工艺流程,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的迭代、升级。这是一个组织创新、进化的一个方面。

第二点,就是供应链的韧性,从这次整个全国疫情,包括上海的疫情停摆,这对整个制造业的供应链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怎么在现有的这个情况下更好地去减少对供应链的冲击,保障交付,保障市场的份额不丢失,让公司继续运转下去,这是对整个供应链任性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

第三点,还是要回到人才和整个企业的对于人才梯队,对于高潜的人才的发掘和打造这方面去做,因为任何企业都是以人为本,是用人去做事。

所以说,整个公司的人才发展战略,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其中也包括对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大家有的时候提到文化价值观,都说是一个很高大上的东西,或者捉琢摸不透摸不到的东西。其实很简单,文化价值观,其实就是打造整个企业,包括服务于这个企业的人,整体的惯性和共性。这就是文化价值观。

企业在整个人才的梯队建设、人才的储备,高潜人才的打造上,我觉得都会慢慢地变成韧性的一部分,潜移默化的会把韧性的这个DNA,塑造成整个对于人才,对于运营的韧性,对于供应链韧性,对于人才的韧性的一个表象。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Q:

Dr. 殷天然:好,谢谢赵总。那么我们也想听听杨总,您认为如果我们去着力于提升我们的组织韧性,对企业而言,您感觉哪些问题会得到有效地解决呢?


A:

杨军政: 前面我和赵总都提了很多组织当下会面临的挑战,确实非常的大。但复原力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很多的。我在这里重点列出三点。

首先第一点,我觉得对企业来说,长远的发展、长远的战略,在这种危机面前,我觉得有时候可能都不是那么重要了。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所以呢,像这种时候,韧性在这里面它就可以让企业在最艰苦的时候能够咬紧牙关,能够活下去,延长企业的生命线。只要你的生命就会长你企业还活着,一切奇迹都有可能!否则的话你哪怕你的远景的梦想再怎么宏伟再怎么高大上,最后你死掉了,那只是一声话来叹气而已。这就是咱中国古话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点,因为我做人力资源的嘛,我会更多的从人的角度还有社会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因为疫情,像今年我们在做校招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政府给到的数据就显示,很多大学生就业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就业率非常的低,有的专业可能是五分之四的学生都没有找到工作。

像我们做石油的,对口专业可能就是“生化环材”这样本身被称为“天坑”的专业,所以从事这方面的学生比较少,竞争没这么激烈。但即使是这样,今年还是很多学生难就业。所以今年,我们比往年校招提升了一倍的招聘量,一方面是给给新员工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是帮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嘛!假设要是企业自己都做不下去了,哪来的这个贡献,哪来的就业机会?

第三个,对于企业来说,那些能在危机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非但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还会活得更好,有更长足的进步。实际我们碰到的危机,它虽然叫“危机”但它很多时候是和机遇并存的。如果企业就把它当成一种机遇,不断的通过锤炼组织韧性,这就会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这锻炼了组织,锻炼了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员工。那么未来我们的发展也会变得更好。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本身,都是非常非常不错的。


Q:

Dr. 殷天然:其实两位也反复地提到人才发展的视角,那么我们就在想,人才发展战略,就像杨总提到的,大家可能也陆陆续续请了许多的知名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来帮助我们去打造相应的机制。

问题在于,在我们常规做的这些事儿的基础之上,如果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的话,组织还需要做哪些尝试和突破,才能够有效提升组织韧性呢?


A:

杨军政:谢谢天然博士。那我就先分享一下,抛砖引玉。这个突破点呢,实际关键就在于这个“点”,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是分散发力,一定要找准这个点。点找对了,我们就可以四两拨千斤。找不准这个点那么后面很多事情都很难以非常难以推进。

像我前面讲到这些问题啊,我也看到评论区的小伙伴们讨论了很多,有的谈到了组织这方面的这种韧性,还有谈到人。实际上,包括人才建设、企业创业发展的这种核心所在,我觉得大家说的都非常有道理。

那么实际我们公司现在正在做一件事情,我觉得可以给大家去分享一下,就是我们在引入教练技术,我们也在成立我们海科自己的一个教练俱乐部。其中的成员包括我,还有我们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他也亲自参与到了教练的学习当中,同时也在申请国际教练联盟ICF的专业教练认证申请。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呢,实际收获还是蛮大的。像我们事业部的总经理呀,还有一些事业部的董事长,他们在学习了教练之后也和我做了一些反馈。他们说, 以前的时候,他们看到下属做的东西,一眼就看到他们哪地方做的不对,他们就特别着急,就想着直接给他答案。给了答案以后,有些可能悟性差的还理解不了。有些理解得不错的呢,把它执行到位了,也做得不错。但也局限在了,总经理说了什么,他就做什么,总经理没说的,他就不会去做。也就是不会“举一反三”。所以高管他们呢就会觉得很累,天天忙得和陀螺一样。

但是后来学了教练以后呢,就好像突然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象。一个是新时代的员工,再用以前的命令式的方式,可能并不是那么好用了;另外一方面,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对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很诟病,因为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任务由上至下层层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不免有损耗。等传到一线员工执行的时候,原本的意思可能已经衰落得所剩无几。所以就造成了下属执行力很差。

但是教练呢,它不是命令式的,而是启发员工、启发下面的干部。让他们自发地去学习、去总结、去寻找突破,去激发他们的这种创造力以及主人翁意识。员工都像主人一样主动去做事情,这个对企业的发展就会非常有利。

我们公司对教练的推行是从去年开始的。今年我们还在继续,现在已经开始在推第二期了。像我们今天提到的复原力,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公司的一些发展,还有包括很多管理方面的提升,其实跟我们推行教练技术都是有一定关系的。以上的分享,希望能给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Q:

Dr. 殷天然:谢谢杨总的分享。我自己身为一名教练对杨总的分享也深表认同。我们在选择一种技术的时候也会看到,只有聚焦于“人”由内向外的一个突破,才能够使效果真正的持久。

那么我们也想听听,从一个管理者视角,赵总您觉得组织需要做哪些尝试和突破才能有效提升他的这个组织韧性呢?


A:

赵岩: 谢谢天然老师。这也确实是我一直认可的一点,“不打仗是不会练兵的”。我也经常跟Amanda尚总有沟通,在我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当中也遇到过瓶颈,而那个时候就是Amanda作为我的教练,帮我进行了提升和突破。

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作为业务部门的一员,我对于教练技术和整个的教练方式方法的接受,实际上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确实是让我对自己自身的管理风格和自我认知产生了很大的一个冲击。但是后来确实是慢慢认识到,教练技术,就像杨总刚才说的,“企业的发展确实是离不开教练技术”。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简单总结成两点。

首先第一,就像刚刚杨总提到的,我们自身组织转变的过程当中都可能会走过一些弯路,中层忙得团团转,基层却不知道怎么干。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就在于没有做好解放基层活力的工作。要解放基层,方法大家其实也并不陌生,就是要授权、赋能。而教练技术其实提到最多的部分就是教我们怎么去赋能,激发下属的活力,让公司有一个更包容的氛围,鼓励员工的试错精神。这能让组织更好地创新,更好地成长。

第二点,从我自身的角度而言,其实我之前的管理风格并不很善于倾听,因为我是一个急脾气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在学习教练之后的一个感悟,也结合到前面提到的“韧性”,就是整个企业的韧性其实离不开领导者的韧性。领导者自己首先要有韧性,遇到问题时不要居高临下地命令,得先着眼思考解决方案,怎么动用自己的能量把眼界打开,不要只局限于眼前的现状。

同时在和下属沟通的时候,要懂得聆听,及时地沟通,关于现状,关于未来,关于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真正的做到“聆听”收集到有效的反馈。这其实就是一个上通下达的过程。

保持韧性,学会聆听,能够让整个企业在外界环境不确定的时候,自上而下地达成一致,让大家拥有安全感。以上就是我在学习教练过程收获到的一些感悟。



如果您想观看完整的分享内容,请关注“KEYSTONE开疆”视频号,进入主页即可观看全场回放。